那些没咳出来的痰去哪了
APP开发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shishang/20004.html 咳、咳、咳~ 据我所知,每个人都有把「痰」咽下去的经历! 啥?你没咽过? 别急,迟早会有这么一天! 痰是呼吸道的分泌物,主要成分是呼吸道黏膜脱落的细胞,黏液,异物和病原微生物。 气管和支气管上的杯状细胞,形状像一只“高脚杯”,负责分泌黏液,既湿润进入肺脏的空气,又能把空气中的灰尘和微生物粘附下来。 纤毛细胞,就像是一把“刷子”,通过整齐、有序地摆动,把含有灰尘和微生物的黏液,逐步送到咽部。 所以,有痰是正常的。 痰和鼻涕、泪膜、胃黏膜一样,都是保护身体免受伤害的一种黏液,咳痰,是机体自我防御的一种方式。 健康人的痰其实没什么危害,痰量也很少,每天只会排出一定的痰液,以利于通畅呼吸道。 如果恰好碰到没办法及时咳出来的情况,咽下去也无妨,虽然这确实有点恶心。 但,就怕你这口「痰」,不一般! 被咽下去的痰液会「乘坐人体列车」,途经胃——小肠——大肠,最后,痰会换装成「便便」,顺利出站。 那些混在痰里,一起蹭车,试图对人体“行凶”的细菌、病毒,大多数都被乘警「白细胞」和「胃酸」制服杀死,但如果不幸遇到很强大的「病原菌」,我们的乘警可就搞不定了。 就比如「肺结核患者」,痰液中含有大量存活的结核分枝杆菌。咽下去的痰液会经过胃进入肠道,引起肠结核。 看「痰」辨病,不同颜色,健康状况不同 1.红色 痰中带有血丝、颜色红偏粉,大概率是肺部的支气管以及气管出现破裂,可能存在空洞性肺结核、支气管扩张一类的疾病,左心衰竭肺水肿患者会咳粉红色泡沫痰。红色点状痰液多为肺癌,尤其是40岁以上者更应该警惕。 2.黄色 身体出现细菌感染、发炎,像肺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继发细菌感染时会出现咳黄脓痰。 3.黄绿色 黄绿痰大多是支气管病变状态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所致。往往还会伴随免疫力下降,不断咳嗽,发烧一类的症状。 4.白色 感冒初期的病人会出现白色黏痰;经常抽烟的人早上起来会有白色黏痰;慢性气管、支气管炎的患者常年会出现白色黏痰。 5.棕色 心脏病引起的慢性被动性肺部充血、肺出血后含有变性血液。 6.灰色、黑色 常见于煤炭、锅炉工人,生活在多烟、炭尘中及过量吸烟者。 总的来说,一旦痰量、性状、颜色发生变化,医院做个检查,了解病因,对症治疗。 咳痰,掌握正确的方法是关键! 多喝水可以稀释痰液,减轻对呼吸道的刺激,帮助分泌物的排出。 双手放于腹部两侧,鼻子缓慢深吸气,用手感觉下胸廓及腹部两侧鼓起,再做鱼嘴状经口缓慢吐气,腹部内收。等待痰液聚集上涌。 用力吸气,然后屏气3-5秒,身体前倾,进行2-3次短促而有力的咳嗽,腹肌用力收缩使腹部内陷,用力将肺部深处的痰液排出,tuì……注意用纸巾挡住嘴巴。 咳痰动作应量力而行,太多次或太深的呼吸,会导致体内二氧化碳下降,引起头晕眼花等症状。 人体自带的“化痰”穴 1、天突穴 取穴: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 拇指垂直于穴位按揉,以出现酸胀感为宜;每次按压5~8秒、10~20次。可起到祛痰、宽胸理气、降痰宣肺等作用。 2、水突穴 取穴:位于喉结旁,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位置下一横指处。 大拇指按住水突穴,拨按穴位周围的痰结,每次1~3分钟。适用于治疗热痰,痰偏黄而稠,吐而不畅,口干唇燥,舌红苔黄腻。 3、云门穴 取穴:在胸前壁外上方,肩胛骨喙(huì)突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锁骨下窝凹陷处,身体左右各一。 用双手拇指指腹分别按揉同侧的云门穴,并做环转运动,每次按摩3分钟,每日2次。有助于宣肺止咳、化痰散结。 4、丰隆穴 取穴:丰隆穴是化痰要穴,位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距胫骨前缘约两指宽处。 大拇指点按丰隆穴1分钟,然后顺时针按揉该穴2分钟,沿丰隆穴向下单方向搓2分钟。用于治疗热痰、湿痰、燥痰等病症,经常按摩,有助于痰液轻松咯出。 动动小手,把这篇文章分享给您身边的“老痰友”吧!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tzhiqiguanyana.com/zqglty/10458.html
- 上一篇文章: 郑州市一院儿童保健康复中心,打开特殊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