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案例介绍——经历分享——真相解读——专家支招——解决策略”五方面进行了举例和分析,希望对家长朋友对育儿有所启发和帮助。

★案例介绍

★经历分享(摘自网络)

★真相解读:

为什么宝宝入托后的各种不适应,不是今天感冒,就是明天便秘,还经常拉肚子,突然变得“弱不禁风”的呢?

综合来看,孩子刚入托时的身体状况可能有以下原因引起:

1.精神因素:一般2-3岁是小儿步入幼儿园、托儿所的最佳年龄段。但入托对孩子而言,极有可能是他们第一次远离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并重新适应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这本身就是一种挑战。我们的孩子尚且年幼,表达能力有限,但他们内心的紧张、恐惧在所难免,需要一段时间来加以适应。体质好的孩子,或许能顺利地度过这一难关,或许也会患病,但大都易于恢复。

那些容易反复发病的孩子大都是体质差的。他们在家的时候之所以不发病,是因为家长们的照顾太细致了。到了幼儿园,所有的孩子都按幼儿园的日程在走,这时,我们的孩子的体质薄弱环节就暴露出来了,就开始发病了。所以,我们经常说,只有到了幼儿园,才知道谁的孩子是“真金白银”。体质好的,不容易发病,体质差的,就会反复发病。

2.环境因素:我们分析一下入托前后的生活环境的改变。目前来讲,孩子在家的居住环境大多宽敞明亮,而且空气流通很好。家长们一感冒,都知道应该与孩子进行适当的隔离,以减少感染机会。在家里养的孩子,不太会去人群聚集的场合,如超市、各种聚会等,但到了幼儿园,情况就变了,许多小朋友共用一个房间。如果孩子患了感冒咳嗽之类的疾病,家长又认为不重的话,这些孩子仍然还是可以入托的。这些感冒的孩子在幼儿园就可能会把疾病传播给其他孩子,对于体质好的孩子而言,问题是不大的,不太会被感染,但对于体质差的而言,很可能会被感染,新的一轮感冒就在所难免。

3.“忍”出来的便秘:刚刚入托的宝贝,在陌生的环境中经常发生紧张,生活的适应能力较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加之贪玩不及时去排便。久而久之,就使便意受到抑制。要知道,正常人的排便过程分两部分,即产生便意和指示排出粪便。当神经中枢发出便意信号时,如果不及时排出则会抑制便意,导致粪便在大肠内停留过久,过多水分被吸收,变得干硬不易排出,结果造成便秘。

4.“宠”出来的腹泻:医院儿科门诊会有部分腹泻患儿,专家介绍这是因为回到幼儿园的第一天,很多宝贝都会食欲下降,并还经常发生腹泻。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幼儿园的饮食安排比较合理,使宝贝的胃肠比较适应。可在节假日一回到家里,有些家长生怕宝贝的胃肠在幼儿园里受了“委屈”,很多有营养的食品或是好吃的没吃上,于是就给宝贝买来各种各样的食物,或是给宝贝做上一堆好吃的饭菜,让宝贝随意吃。殊不知宝贝本来就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见了好吃的才不管胃肠“同不同意”呢,经常会暴饮暴食。但是,宝贝的消化道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消化食物的各种酶也较少。回到家大量无规律性进食,不仅使胃肠受不了,还会使肠道内的益生菌膜遭到破坏,结果引起消化不良甚至肠炎,导致第二天回到幼儿园发生腹泻。

★专家支招

这些情况爸爸妈妈应该充分了解。医院儿童保健专家张琪介绍说:按以下几点来做可让入托的小儿少感冒少胃肠不适:

1.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吃东西前一定要洗手,进托儿所和回家后的第一件事是洗手,严防病从口入。

2.合理添减衣服,穿得太多,捂得太热,反使孩子着凉。

3.增加户外活动时间,经常参加户外活动的儿童患感冒的机会明显少于户外活动少的孩子。户外新鲜空气可减少生病的机会。

4.幼儿园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房间,可增强孩子对冷环境的适应能力,勤晒被褥。

5.进行一些必要的免疫接种。针对幼儿园易流行的传染病,提前接种好相应的疫苗如:甲肝、水痘、腮腺炎、风疹、流感等,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6.最好在宝贝入托之前,就开始培养宝贝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这样,待宝贝入园后就不容易因生活环境变化而发生便秘。

鼓励宝贝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谷物、新鲜水果和蔬菜,纠正挑食、偏食的不良饮食习惯。在入托之前就让宝贝做好心理准备,并有意识进行能力锻炼,如经常与宝贝谈上幼儿园的事,带宝贝去参观幼儿园,让宝贝学会听他人说话以及用语言表达要上洗手间。

7.在假期期间一定要注意饮食规律,合理搭配用餐。

★治疗策略

a.增加免疫力的方法大致有两种:

(1)一种是西药,如芙蓉饮,有很多孩子用过,对于部分孩子有效果,口味好,简单易行。

(2)另一种是中药,中药除了提高免疫力外,还可以同步改善食欲、增进睡眠、减少汗出、改善怕冷等情况。

这里建议大家用中药进行调理,因为中药调理的力度更强,作用也更全面。对于这方面的用药,中成药的品种还是极有限的,如玉屏风散,此药配方较为简单,使用面较窄。如果只是容易感冒,汗出较多,不夹杂有食欲差、大便干燥、睡眠不安、手足凉等情况者,可以考虑使用。如果病情稍复杂者,建议用中药汤剂。

b.另外,家长们不要过度使用抗生素。以上案例中的两个孩子虽然多病,但病情并不是太重,充其量也只是发热、咽红肿或咳嗽,这都不是什么大病,轻的可能就是个感冒,重的也只不过是支气管炎。在这样的疾病中,细菌感染的机会不是太多,建议大家不要过度使用抗生素了。

c.如果真的是细菌感染,也不一定非要挂水,也可以采用口服的方式。有的家长可能要问,不用抗生素,那用什么?我建议使用中药,中药退热、止咳效果都是不错的,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接受中药进行治疗了。中药无论是早期的治疗,还是缓解期的调理,都是卓有成效的。在治疗时,除了要考虑药物的短期疗效外,还要充分考虑药物的长期疗效及对体质的影响,因为体质决定了孩子的再次发病情况。

以上介绍的是入托后已经反复发病的孩子的治疗策略,其实案例中这两个孩子的治疗时间完全可以提前。如果在孩子第一次感染时,就积极使用中药治疗,调理起来可能会更简单,更为有效。

宝宝入园是家庭大事,宝宝刚入园有种种的不适应,全家人也会跟着担心,所以建议家长把孩子接回家后尽量保持家里平时的气氛,不要过分渲染入园问题,以免造成宝宝的紧张情绪引起身体不适,家长平和的态度是尽快帮助宝宝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良好外部环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tzhiqiguanyana.com/zqgybl/6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