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陷胸丸加减治疗小儿喘息型支气管炎
大陷胸丸加减治疗小儿喘息型支气管炎 蔡某,男,9个月。年8月6日初诊。患儿咳嗽6天,气喘急3天,伴发热烦躁不安,厌食,在当地医疗站治疗无效后转入我院。 査:T38℃,气喘,烦不安,鼻翼煽动,口唇红,咽部轻度充血,双肺弥漫痰鸣啰音及喘鸣音,心音强,心率次/min。 胸透:双肺纹理增粗、模糊。大便3天未通,胸腹胀满。 西医诊断:喘息性支气管炎。 舌脉:舌苔薄白照,质红。 望诊:指纹紫红在风关。 辨证:痰热内壅。 治则:清上泻下。 处方:。 大黄(后下)4克,杏仁4克,桑白皮4克,葶苈子(包煎)4克。 2剂,水煎服。 2剂后,便泻3次,喘息平,腹胀消。 再服1剂后,体温正常,咳嗽止,能吸乳,肺部痰鸣音、湿啰音消失出院。 按: 该病中医认为是痰火所致的实证。肺与大肠相表里,邪热袭肺,肺失宣降,肠腑不通,浊气上攻,咳喘更甚。 在治疗上急宜清上泻下。葶苈子泻肺中实热,大黄、杏仁通其腑气、降其肺气,使太阴肺热随阳明胃肠邪热下行而去,达到恢复肺气肃降之权、退热平喘的目的。 由于小儿形气未充,肺娇胃弱,大陷胸丸中芒硝苦寒、甘遂有毒,故去掉,代之以桑白皮清泄肺热,协同葶苈子发挥效力。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tzhiqiguanyana.com/zqgyfz/2348.html
- 上一篇文章: 两种常见儿童支气管炎的诊疗
- 下一篇文章: 育儿德州老人轻信偏方一岁娃咳成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