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赤日炎火烧,避暑乘凉静养好。

苦夏散步茶藿香,熏艾防蚊防感冒。

瓜蔬豆粥禁生凉,户外湿热防暑伤。

大暑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每年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度时为「大暑」节气。「大暑」与「小暑」一样,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大暑」表示炎热至极。《历书》记载:「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极端的高温天气。晴朗时,经常骄阳似火,酷热难耐;阴雨时,则闷得让人难以喘气。人们经常会出现头沉重、抑郁、倦怠、胸闷、胃口不好等症状。

大暑已至,养生刻不容缓,可是该如何在如此燥热的天气下健康养生呢?

1巧用芳香植物 消暑化湿

  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这个时候往往心气容易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抵御酷暑,而导致中暑等问题发生,出现头晕、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等症状。

  要化解这些症状,最好的方法是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内降温;保证充足的睡眠;讲究饮食卫生,正确的饮食可以帮助人体抵御暑湿的侵袭,可以多吃一些冬瓜、薏米、茯苓、山药等食物,最好的方法是以这些食材熬粥或煮汤。

  如果已经感觉到头晕了,也可以用芳香型植物来缓解头晕。比如新鲜的藿香叶、薄荷叶、佩兰等,用来煮汤或熬粥。因为新鲜藿香叶的主要功效是芳香化浊、祛暑解表;薄荷的主要功效是疏散风热,利咽透疹,舒肝泻热,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但王文辉也提醒,夏季以湿热为主,服用藿香鲜叶保健是可行的,但要注意不能过度,也不能将其作为治疗疾病的方法。而且藿香和薄荷均不宜久煎,以藿香为例,煮的时间长了其芳香之气会消失,就起不到原有效果了,因此最好在粥、汤煲好前的几分钟才放入。

2趁暑化湿解冬病

  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是最佳的治疗时机,在夏季养生中尤其应该细心调养,重点防治。

  “不过也不是所有慢性病都能利用暑天来治疗,还得依个人体质。”专家说,暑天阳气旺盛,治病就是通过艾灸等方式利用补充阳气来达到疗养效果,通常情况下,那些冬天容易患的疾病也就是阳虚症的疾病是可以冬病夏治的。比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等阳虚症疾病,有上述慢性病的人可以利用好大暑这个时节治病,若是一些体质热的慢性病人就不适合用这种方式来治疗了。

3多饮暖水益消暑

  夏季养生,水也是人体内十分重要、不可缺少的健身益寿之物。俗话说“人是水浇成的”,这话不无道理。水约占人体重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传统消暑的养生方法十分推崇饮用白开水。

  需要提醒的是,为了解渴有人一次性饮水过多,殊不知这样会增加心脏负担,使血液浓度快速下降,甚至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象。所以,炎热季节,渴极了应先喝少量的水,停一会儿再喝。

4药食同粥补气清暑

  由于大暑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因此常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黄帝内经》有“药以去之,食以随之”,“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论点。李时珍认为,“粥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医学界公认,粥能补益阴液,生发胃津,健脾胃,补虚损,最宜养人。粥是在相对温度较低、时间较长的情况下熬出来的,可减少对蛋白质、脂肪的分解破坏和维生素的流失,并使一些矿物质能够溶于汤中,使粥更具营养价值。

  在大暑节气,典型的“度暑粥”可以选择绿豆百合粥、西瓜翠衣粥、薏米小豆粥,这些食材都具有补气清暑、健脾养胃的功效,可以帮助市民安度盛夏。

  药粥则对老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均适宜,大暑喝粥,可以放一些淮山药、茯苓等药材,祛湿效果会更好。

5消暑切莫动“肝火”

  另外,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经常会出现莫名的心烦意乱、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等问题,也被称为“情绪中暑”。“情绪中暑”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由于情绪障碍时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还会引发猝死。

  专家提醒,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气、着急等极端情绪,应尽量做到“心静自然凉”。

6“桑拿天”健身宜散步

  大暑时节的天气往往闷热、潮湿,人体感觉热,但即使大汗淋漓也不能解热,很容易中暑。因此大暑养生首先要避开“桑拿天”,闷热天气尽量少出门、少活动,即使出门也不能长时间暴露在露天环境中。为了让体内的湿气散发出来,应尽量在早晚温度稍低时进行散步等强度不大的活动。

  此外,专家还强调,三伏天里有慢性病史的病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年轻人,因此中老年人在盛夏高温中健身要避免体力消耗过大的运动项目,比如快跑、器械运动等。

大暑/中医养生推荐

中医建议此时节调理项目:

建议一: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按照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出气血运行在每个节气的变化,并依此制定出传统的治疗方法。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如果在缓解期服药治疗,能够鼓舞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适合冬病夏治的疾病有哪些?

1.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

2.风湿免疫性疾病

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3.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胃寒、便溏等。

4.耳鼻喉科疾病

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5.儿科疾病

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脾胃虚弱等。

6.慢性皮肤病

湿疹、荨麻疹、冻疮、硬皮病等。

7.妇科疾病

慢性盆腔炎、痛经、经行泄泻、宫寒、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等。

8.其他

阳虚型体质、免疫力低下等人群。

中医冬病夏治建议调理项目:艾灸,群罐,刮痧,泡浴,贴敷,药拓。

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症状,在此时节是最佳的治疗时机。

建议艾灸穴位:大椎、曲池、风池、定喘、肺俞、天枢。

建议二:排毒

一年四季都是排毒的好节令,然而夏季是最需要排毒的时节。一方面是因为夏天气象燥热,轻易上火;其次是由于夏季人们要吃良多的冷饮,这也会增长体内毒素;再则,夏天人们会变得心境焦躁甚至说是火暴,有效的排毒能够很好的把持咱们的情绪,防止情感中暑。此外,夏季水分流失加快,蚊虫增多,病毒增加。所以,夏季排毒有很重要意义。

中医排毒建议调理项目:艾灸,泡浴,针灸,拔罐,刮痧,推拿,辟谷。

RECOMMEND推荐阅读

今日入伏,三伏有艾,千金不换!

实用的艾灸降火穴,把火气通通赶走~

艾灸时,一次次大汗淋漓,会不会虚脱?

冬病夏治为什么要用三伏贴?怎么贴才好?

年三伏黄金时间表,抓住一年中最重要的时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tzhiqiguanyana.com/zqgybl/7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