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沐清风小儿防暑助生长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唐·白居易 大暑,夏季最后一个节气,伏热极盛之时。 大暑有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中医认为,暑气乃夏季之主气,也与风、寒、湿、燥、火等统称“六淫”,为外邪之一。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暑病多发于夏季,故《素问·热论》云:“后夏至日为病暑。”盛暑时节,气候酷热潮湿,故常见暑热夹湿的症状,即人易出现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肢体困重等现象。又暑邪通心,易扰人心神,可出现烦躁不安,高热昏迷等症。 防暑篇 小儿的生理特点:“心常有余”、“肝常有余”。故更易受暑邪影响而发病,故大暑养生宜宁心安神,健脾祛湿,清热消暑。 中医认为,小儿生长发育迅速,但脏腑功能尚未健全,故更易受暑邪影响,出现呕吐、腹痛、腹胀、厌食、中暑等病,故又因暑邪通心,人易心神被扰,感受暑邪后,易从火化,火扰心神而出现躁动不安,易怒易惊,啼哭无常等症状。 起居篇 在起居方面,应注意防暑降温,避免在高温时段出行,及时补充水分,宜穿着舒适、透气、吸汗性能好的衣服。夏季人体腠理开泄,汗液增多,小儿好动,汗液外泄增加,故家长因注意在小儿活动后更换衣物,补充水分,预防中暑,以及复感外邪引起的感冒。 生长篇 小儿的脏腑特点: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 《黄帝内经》“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夏季是自然界万物繁茂秀美的时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相交,植物开花结实,长势旺盛,人应自然而生,夏季也是小儿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应把握好时机。养肺: 一呼一吸为之肺,小儿应注意适当的运动,适量的出汗,有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学生正值暑假,注意作息规律,坚持锻炼身体,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晨夕慢跑30分钟、游泳、跳绳、篮球、足球等运动。 养脾: 《黄帝内经》曰“药以去之,食以随之”,“谷肉果菜,食养尽之”夏令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因此常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 著名医家李时珍尤其推崇药粥养生“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药粥对老年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都是适宜的。 古人称“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乃粥也”。《医药六书》赞:“粳米粥为资生化育坤丹,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可见粥养对人之重要。药粥虽说对人体有益,也不可通用,要根据每人的不同体质、疾病,选用适当的药物,配制成粥方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养肾: 肾藏精,肾贮藏精气。 肾将精气贮藏,并促使其不断充盈,防止精气从体内无故丢失,为精气在体内充分发挥其生理效应创造必要的条件。肾气主要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养护肾气利于生长,但是养护不等于滥补,尤其是小儿,不可随意运用补药,对于肾气而已,养好肺气,故护脾胃,不伤肾气即为养肾。 养肾最忌以下几点: 1、小儿最怕惊吓,否则骨骼、智力发育都受影响 2、极听,就是过度用耳,比如经常处于声音较大的环境中,如KTV、迪厅、建筑工地和机场周围等噪音大的地方。 过于追求舒适、含胸塌腰久坐、伤骨、伤腰就是伤肾 养肾有以下几点建议: 肾主骨,即适当的运动,强健筋骨,有利于肾气生长 通过饮食加强钙的摄入,饮食荤素合理搭配 夏季适当摄入足够的水份,保持正常的水液代谢。 大暑来 三伏调养肺脾肾篇 正值三伏时节,根据“冬病夏治”的养生原则,现下对于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体虚易感冒等,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不良、小儿腹泻、小儿积食、小儿便秘等,可根据各自体质选择合适的三伏治疗。 药膳推荐: 1、橘皮茶 原料:橘皮10g(鲜皮加倍),适量冰糖, 制作:橘皮加适量冰糖,用开水冲泡后代茶饮 功效:理气开胃,燥湿化痰。 2、健脾养胃粥 原料:山药50克,莲子20克,赤小豆20克,薏苡仁20克,山楂20克,大米适量。 制作:取山药、莲子、赤小豆、薏苡仁、山楂加上ml,浸泡6-8小时,将浸泡好的山楂去核后,和其他药材一起倒入豆浆机,然后加入大米适量,豆浆机功能选择营养米糊或米粥,豆浆机停止工作后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利湿,清热生津。 辛丑年三伏养生调理时间安排养生内容三伏天治疗对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肾系统疾病、妇产科疾病、儿科疾病、肿瘤科疾病以及亚健康状态等具有较好的调治作用。治疗原则上是一个疗程5次,为了加强和巩固疗效,可以在三伏天治疗前后适当增加2~3次,连续坚持3~5年,疗效更佳!联系方式 联系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tzhiqiguanyana.com/zqgybl/7785.html
- 上一篇文章: 关于夏季常见传染病的那些事儿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