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知识科普:清明,桃花初绽,杨柳泛青,万物吐故纳新;空气清新,山色苍翠,一片欣欣向荣。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是人们祭祖扫墓的传统节日。就中医养生而言,清明也是非常重要的节气。《黄帝内经》云:“寒气生浊,热气生清”。俗谚曰:“清明断雪,谷雨断霜。”那么,清明时节有何养生禁忌?要预防哪些疾病?下面成都普济中医小编就

医院科普一:清明时节有何养生禁忌?

  1、不静

  春天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人体应该借助这一自然特点,养阳的关键是“动”,切忌“静”,人们应积极到室外锻炼,但是老人春练不要太早,应在太阳升起后外出锻炼,锻炼前应喝些热水、牛奶、蛋汤等热汤饮,同时运动要舒缓。

医院

  2、不湿

  居室每天中午要开窗通风,被褥和衣服要保持干燥透气,春季多穿纯棉的宽松衣服,可避免发生湿疹。另外,不要选择潮湿的地方进行锻炼,运动出汗后要及时擦干。

  3、不冻

  因气候忽冷忽热,要遵循“春捂”之说,不宜马上脱下棉衣,换装时应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则,先把上衣减掉一些,裤子可晚一些减,下身宁热勿冷,以助养阳气。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老年人、有痛经史的年轻女性,要尽量使身体“不冻不寒”。

医院

  4、不酸

  春天饮食应“省酸增甘”,因春天本来肝阳上亢,若再吃酸性食物,易导致肝气过于旺盛,而肝旺容易损伤脾胃,所以春季饮食忌酸。酸性食物有羊肉、狗肉、鹌鹑、炒花生、炒瓜子、海鱼、虾、螃蟹等。宜食用甘温补脾之品,可多吃山药、春笋、菠菜、大枣、韭菜等。

  5、不怒

  春季肝阳亢盛,情绪易急躁,要做到心胸开阔,身心和谐。心情抑郁会导致肝气郁滞,也使免疫力下降,易引发精神病、肝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医院科普二:清明时节要预防哪些疾病?

  1、防花粉过敏

  清明时节外出春游踏青需防花毒,有些人在花丛前待久了,就会出现头昏脑胀、咽喉肿痛等症状;有些人因为接触了植物的花粉引起过敏反应,出现全身瘙痒、皮肤发红;还有人出现喷嚏、鼻塞、流涕、流泪、哮喘等症状。所以清明踏青春游之时,要特别注意防花粉过敏。

  2、防感冒

  随着气温升高,有些人便迅速脱下厚重的冬衣,换上轻薄的春衣,这是不利于健康的。因为清明时节乍暖还寒,气温波动很大,早晚有些凉,因此不宜过早过快减少衣服,否则容易受凉感冒。因此清明前后注意保暖,避免伤风,这个时段可以在饮食中多补充一些蛋白质,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抑菌防感冒,辛温很重要。清明前后湿气加重,各类细菌、病毒也更加活跃,这时要多吃抑菌驱寒的食物,韭菜、葱蒜、魔芋、香菜、生姜都属此类。还有洋葱,性温味甘辛,有“天然杀菌剂”的美称,适时食用能祛阴散寒,健脾消食,理气和胃。

医院

  3、防寒湿

  清明前后除了注意穿衣外,还要注意膝关节保暖。当遇到天气寒冷又阴雨绵绵的日子,如果不注意为下肢保暖,风寒和湿气的袭击则会导致下肢发凉麻木、行动不灵、酸痛不适。尤其是膝关节处皮下脂肪组织少,缺乏保护,更容易受寒湿的侵袭,引起关节炎,给生活带来不便。

  4、防心脑血管疾病

  春季是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反弹”时期,再加上清明放假还要祭奠,这时非常容易导致一些心脑血管疾病的复发,情绪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到血压波动,从而会直接影响心脏的供血。所以,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要控制自己情绪,时刻监控血压的变化,及时采取救治的措施。

  普济名老中医提醒,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要比治疗有意义得多。清明期间早晚的温差较大,忽冷忽热的天气对抵抗力差的人群影响大,这些人容易遭受风寒侵袭,引起身体不适或加重原有病情。季节交替之际易引起中风、脑出血等神经系统疾病,奔波劳累、忽视保暖、情绪波动往往都有可能会加重病情。有心脑血管疾病、血压偏高的人尤其要注意不要劳累或伤心,要多提醒自己稳定情绪,调整情绪,谨防心脑血管发生意外。

医院

  以上内容就是成都普济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清明期间的注意事项和禁忌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也希望大家能安全度过清明节,了解更多中医知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tzhiqiguanyana.com/zqgyzl/9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