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犯一个错,女子被送医抢救险丧命医生
秋冬交替时节,除了燥就是干,口干咽干皮肤干,此时最是需要补充水分,多喝点水。 说到喝水,那可是“包治百病”的三字真理。无论是感冒鼻塞还是头晕胃痛,多喝水准没错,也因此很多人觉得水喝得越多越好。 但是,悟太医要给大家划重点了:水喝太多也有危险! 女子一下喝毫升水致中毒 抢救4小时后才脱险 前段时间,广东深圳的林女士在做B超时,由于需要憋尿,就空腹一次性喝下毫升水(相当于5.8支普通的矿泉水)。 做完B超回家后,林女士中午吃饭时开始恶心呕吐、手脚抽搐。 家人以为她是低血糖,喂她喝了杯糖水,但林女士情况不仅没有好转,甚至意识也变得模糊,于医院检查。 结果发现,林女士低钾、低钠、低氯、电解质紊乱,颅脑CT显示脑组织轻度水肿,是水中毒的典型指征。 经过4小时的积极抢救,林女士才转危为安,8小时后神志恢复清醒。 图源/人民日报微博 都听过食物中毒、煤气中毒、金属中毒......万万没想到,喝水也能“中毒”。 那么,“水中毒”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实际上,水中毒主要是由于短时间内喝太多水引起的。 因为过量喝水,摄入的水分超过尿液形成和排出速度,就会导致水分潴留在体内,打破水电解质平衡,进而造成血液渗透压下降,循环血量增多,引起水中毒。 轻则出现头痛、嗜睡、定向力失常等表现,重则可发生脑疝,危及生命安全。 所以,切记不要一次性喝大量水。建议少量多次喝,每次毫升左右,成年人每天饮水量在毫升~毫升之间,根据情况增减即可。 小贴士 3类人要少喝水—— ①未满6个月的宝宝 未满6个月的宝宝肾脏功能未完全发育,喝水太多可能发生水中毒。 ②60岁以上的老年人 老年人也要避免一下子喝太多,以免加重心、肾负担。 ③严重病毒感冒者 比如,支气管炎、细菌性肺炎等病毒性感染较严重的感冒患者,不适合多喝水。 喝水时,千万别犯4个错 除了不能一次性喝太多水,喝水也要注意下面几点: 1、别渴了才喝水 一些人不爱喝水,往往等到口渴了才喝。 殊不知,当人感到口渴时,身体已经流失了1%~2%的水分。 此时,肾脏有可能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尿液中的杂质浓度升高,毒素在体内堆积,不利于肾脏健康。 有研究显示,尿路感染、肾结石、甚至是泌尿系统癌症等都与长时间缺水有关。 2、别大口灌水 部分人喝水,虽然没有大量喝,但喜欢大口大口猛灌,几下喝完一杯水,堪称“豪饮”。 但是,这种喝水方式也会带来不良影响,不仅会增加肾脏负担,还可能一并吞下大量空气,引起打嗝、腹胀、腹痛等肠胃不适。 此外,还可能快速稀释血液,加重心脏的负荷,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3、别喝过热的水 天一冷,趁“热”喝水的人同样多了。 不过要注意,千万别喝太烫的水,特伤食管,更甚者有致癌风险。 因为人的食管黏膜极为娇嫩而脆弱,一旦超过65℃,便会烫伤它;若是反复烫伤,容易造成“异变性”细胞越来越多,最终引起食道癌。 建议喝水前,先用嘴唇抿一抿,感觉不烫口再喝。 4、别把饮料当水喝 经常喝可乐、咖啡等饮料,却不怎么喝水,是很不健康的做法! 一是饮料中的糖分、磷酸盐等物质,容易使人体的钙离子流失,并让尿液中钙的浓度增加,久而久之容易形成尿结石或尿路结石。 二是饮料中的色素、香料、防腐剂等,会加重肾小球过滤的负担,损害肾功能。 所以,不要随便把饮料当水喝,特别是年轻人。 还有3个喝水小问题,一次说清 1、不刷牙就喝水,等于喝细菌? 没那么夸张。 口腔中,细菌聚集的“重灾区”是牙垢,即牙菌斑。 它大多情况下只能靠物理作用(刷牙和摩擦)来清除,而喝水带来的摩擦力是很小的,无需担心大量细菌被喝下肚。 就算一部分细菌随水喝下,最终也会被胃酸杀灭,对人体没有太大危害。 2、晨起一杯淡盐水能排毒? 不可取! 晨起时,人体血液处于收缩状态,较为黏稠,如过摄入盐水,容易升高血液浓度,引起身体不适。 尤其是患有三高、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异常的人,更不建议喝盐水。晨起喝温开水是最好的。 3、要按照“喝水时间表”喝水吗? 事实上,喝水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时间表,但有几个时间要注意一下: 晨起喝杯水,帮助稀释血液黏稠,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几率;睡前喝少量水,预防夜间血液黏稠度升高;剧烈运动或大量出汗后,不要急着喝水,可先用水润润嗓子,过30分钟再适量喝些水。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tzhiqiguanyana.com/zqgyzl/9761.html
- 上一篇文章: 防疫专家解读人物同防,多病共防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