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常见饮食宜忌之蔬菜类竹笋
学习中医 竹笋 竹笋别名竹芽,古时称之为竹萌、竹胎。它原产于我国,类型多,分布广,盛产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作为蔬菜食用的部分是竹的嫩芽或鞭(地下茎的侧芽)。竹笋肉质细嫩、松脆爽口、滋味鲜美,自古以来就被视做菜中珍品,有“山珍”之誉,又有“素菜第一品”的美称。竹笋出土前在冬季采收的叫冬笋,刚出土在清明前后收的叫春笋,夏季采收的叫鞭笋。冬笋是毛竹冬季生于地下的嫩基,色偏黄,质细嫩,味清新。春笋是毛竹、斑竹、百家竹春季生长的嫩笋,色白如玉,质嫩味美,有“金衣白玉,蔬中一绝”之美誉。夏秋间竹的芽横向生长成为新鞭,其先端的幼嫩部分称为鞭笋,色白、质脆、味微苦面鲜。竹笋在营养上的可贵之处是富含优质蛋白,并且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在竹笋中一应俱全。竹笋中含有清洁肠道的粗纤维和具有抗癌作用的多糖类物质,被称为“抗癌保健蔬菜"。每克冬笋中含蛋白质4.1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5.7克、钙22毫克、磷56毫克、铁0.1毫克,并含有维生素Bi、维生素B2、维生素C及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元素。传统医学认为,竹笋性寒,有清洁肠道、化痰益气、滋阴凉血、利尿消食、养肝明目之功效,适用于热痰咳嗽、胸膈不利、心胃实热等症状。竹笋可以吸附大量的油脂,所以肥胖的人常吃竹笋,每餐进食的油脂就会被它所吸附,降低了胃肠黏膜对脂肪的吸收和积蓄,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并能减少与高脂有关的疾病的发生。竹笋富含的植物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防止便秘,故有一定的预防消化道食物相克与相宜肿瘤的功效。竹笋对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等疾病均有一定疗效。竹笋适用于肥胖者、习惯性便秘患者。竹笋的食用方法很多,炒、烧、煮、煨、炖等均可,可荤、可素,做法不同,风味也各异。如江苏的“春笋烧鲫鱼”,浙江的“南肉春笋”,安徽的“问政山笋”。上海的“竹笋腌鲜”,福建的“鸡茸金丝笋”等,色香味俱全,令人称绝。竹笋含草酸,性寒,故尿路、胆结石患者以及脾虚、肠滑者慎用。食用前应先用开水焯过,尽量将笋中的草酸去除。竹笋含较多的粗纤维,容易使胃肠蠕动加快,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肠炎、胃出血患者极为不利。竹笋不可多食,食用过多易诱发哮喘、过敏性鼻炎、皮炎等。小儿应少吃春笋。老人吃笋一定要细嚼慢咽。竹笋忌与鹧鸪肉同食,以免发生头痛和咽喉脓肿。靠近笋尖部的地方宜顺切,下部宜横切,这样烹制时不但易熟烂,而且更易入味。鲜笋存放时不要剥壳,否则会失去清香味。冬笋以农历十月到十二月挖出的最好,又以个头饱满、色泽金黄、外表无损伤者为佳。 一、冬笋粥 材料:冬笋50克,猪肉末50克,粳米克。调以食盐、味精、葱末、姜末、香油,煮粥食。功效:用于肺热咳嗽、小儿痘疹不出。 二、鲜笋鲫鱼汤 材料:鲜笋、鲫鱼。煮汤食。功效:用于治小儿麻疹不透。 三、清炒竹笋 材料:竹笋克,葱、姜、盐、酱油、味精、植物油各适量。竹笋剥去皮,除去老的部分,切成薄片,备用。烧热锅,放植物油,烧至九成热时放葱入锅煸香,然后将竹笋、姜、盐、酱油放入锅,翻炒至笋熟时加味精,再翻炒几下,起锅装盘。 功效:清热消痰,利水通便。小儿痰热惊痛,发热头痛,眩晕或小便不利,大便秘结者宜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tzhiqiguanyana.com/zqgyzd/9205.html
- 上一篇文章: 预防感冒八大方法快快收藏起来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