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到哪里治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

进入秋季之后

天气会渐渐转凉,秋风瑟瑟

人体内的阳气也是呈内敛及下降的趋势

此时养生应以“养收”为主

保持身体“阴阳平衡”

早卧顺应阴精收藏,以养收气

早起顺应阳气舒长,使肺气舒展

在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

相辅相成,协调统一

而一提到秋季养生

不少朋友都会选择去做艾灸

为什么秋季艾灸这么受欢迎?

当然是因为里头有讲究!

其实艾灸在任何季节都可以进行,而且操作简便,随时都可以进行艾灸。

但进入秋天后,气温逐日下降,寒凉渐重,阴气上升抑制了春夏温热之气,许多阴寒症有了抬头趋势,比如咳嗽、胃痛、腹泻、四肢怕冷等寒症,同时也是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慢性疾病的高发期。而这个时候,若根据节气的阴阳变化,施以“温热”的灸法,则可以消除秋天的寒气,让身体温暖,同时促进血液的循环,抵御即将到来的冬季的寒气。

这就是大家喜欢在秋季艾灸的原因!

那么秋季艾灸具体有哪些好处呢?

1、活血化瘀、驱寒止痛

秋季日照减少,阳气收敛,气温逐渐下降。此时容易焦虑抑郁、消极少言。此时艾灸可改善血瘀气滞、关节疼痛、胸闷气短、妇科肌瘤囊肿等。

2、提高免疫力、改善睡眠

秋季天气变化多样,寒热交杂,早晚温差大。易受寒凉,耗损阳气,导致免疫力下降。若是人体本身阳气不足,又受天气刺激而出现体虚自汗、感冒流涕,皮肤过敏,夜寐不安(易醒,多梦)等症状。此时艾灸以助阳气,提高免疫力,可改善上述症状。

3、改善头昏、脱发、皮肤问题

秋天风大干燥,加上夏天暑气蒸腾,人体津液被加速耗损。人体阳气固摄津液的能力会减弱,导致水分和胶原蛋白加速流失。

而此时艾灸可改善皮肤干油,色素沉积,暗斑,毛孔粗大,咽干咽痒,目赤目胀,月经量少,头晕头痛等等。

秋季艾灸推荐穴位:

1、肺俞穴

肺俞穴是肺气转输、输注之处。艾灸此穴可改善肺脏功能以及消除肺脏功能失常等。如咳嗽、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症。

2、膻中穴

膻中在人体躯干的黄金分割点上,是脏腑之气汇聚的地方。艾灸膻中穴,可以调整心脏功能,还可调节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咳嗽、呃逆等症。

3、中脘穴

艾灸此穴,能够有效的缓解胃部和肠道所出现的各种疾病以及症状,例如腹泻、腹痛、食欲不振、恶心、烧心、嗳气等。

4、合谷穴

据经络理论以及实践证明,艾灸合谷穴,可改善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肿、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

5、丰隆穴

此穴主调头痛、眩晕以及咳嗽痰多等病证,每日艾灸可以有效健脾祛湿。另外,艾灸足合谷穴、三里穴、解溪穴等也都有祛湿的功效。

秋天艾灸注意事项:

1、注意保暖,艾灸后勿立即洗澡,不要受到风寒袭击。

2、每个穴位艾灸过程中控制在10分钟左右。

3、空腹时或者饱餐后不建议进行艾灸。

4、发炎、红肿、热痛的部位不宜艾灸,以及女性经期不要进行艾灸。

不过提到艾灸

不少朋友首先想到的都还是

拿着艾灸条一个个穴位灸的情形

尤其还要用明火

总觉得有些不太放心

小编这里必须说:

今时不同往日

我院针灸推拿理疗中心就有隔姜灸、无烟艾灸、无烟罐灸等等新型艾灸方式

比传统艾灸施灸面更广、更为安全

隔姜铺灸

我科使用特制隔姜铺灸盒,将艾灸与生姜结合进行治疗,生姜性辛,微温,归脾、肺经,加强了艾灸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的作用。根据治疗疾病的不同,隔姜铺灸可在督脉、腹部、膝关节等部位进行艾灸。隔姜铺灸艾灸力强,药力峻猛,对所灸部位经络穴位温补作用大,易出现施灸部位皮肤麻木蚁行感、温热感觉向头部、下肢放射等灸感传导现象。隔姜铺灸温阳补虚效力较强,无需每日进行,1周1次,1次治疗约1个小时,10次为1疗程,长期艾灸可起到治病养生保健作用。

无烟罐灸

使用我科发明专利(无烟艾灸罐)进行艾灸,艾灸罐结构密闭,倾倒也不会造成烫伤,底层设有2层防护网。艾灸罐灸过程无艾灸烟刺激,不会倾倒造成烫伤,简单方便安全,还可调节艾灸温度,灸力温和持久,灸感持久,可配合针刺、推拿等疗法一起进行。可每日或隔日1次,7到10次为1疗程。

新型无烟艾灸

新型无烟艾灸疗法是用根据传统艾灸的原理,克服传统艾灸的缺陷,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而发明设计的新型艾灸仪进行艾灸治疗。新型的艾灸仪自带的红光疗法,在某一程度上,是让传统的红外线疗法和艾灸疗法得以融合,既汲取两者之精髓,提高疗效的同时,也缩短了患者治疗的时间。

此外,秋季养生还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早卧早起以敛阳

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应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在起居上应做到“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太过。秋季适当早起,还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对于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生有很好的帮助。

一般来说,秋季以晚9~11点入睡、早晨5~7点起床为宜。

二、使用空调须谨慎

秋天,很多人仍像夏季一样,使用空调来降温。需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尽量不要在晚上睡觉时使用空调。因为虽然暑热未尽,但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往往是白天酷热、夜间凉爽。如在晚上睡觉时使用空调,容易使人出现身热头痛、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症状。另外,睡觉时也不宜对着门窗,避免受到冷风侵袭而致病。

三、少辛增酸多滋阴

我们知道,肺气宜收不宜散,燥气当令,燥邪易伤肺,加之辛味发散泻肺,酸味收敛肺气。《素问·藏气法时论》曰:“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因此要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辣食物,多吃橘子、柠檬、葡萄、苹果、石榴、杨梅、柚子等酸味食物以敛肺,还可适当食用芝麻、百合、蜂蜜、乳制品等以滋阴润肺。

四、运动养生解秋乏

天气渐渐转凉,人体出汗减少,因此人体感到舒适,并处于松弛的状态,机体随之会有一种莫名的疲惫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秋乏”。此时,通过适当的运动可有效驭除“秋乏”。运动者可根据自身体质和爱好,选择散步、太极拳、爬山等轻松柔缓的项目,运动量与夏季相比可适当增大,运动时间可加长,但要注意强度不可太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

五、秋宜收神忌悲忧

中医认为,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之情绪,在进行自我调养时切不可背离自然规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秋天要注意调养内心,注意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六、减少房事蓄精气

秋季“阳消阴长”,人体也到了“收敛”的时候,故应减少房事次数。因为人体若阳气不足,可以借助春天生发之性、夏太阳热之气以温养生发阳气;而阴精不足的人,则可借助秋冬收藏之性以涵养阴精,故保精的观念虽强调是冬季摄生之要领,实则从立秋就应开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tzhiqiguanyana.com/zqgyzl/11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