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艺村,是一个新新发展的艺术之村,有独具匠心的标志性建筑,有传统竹编艺术、有博物馆、有田园风光,还有茶馆、民宿、餐厅、农家小院……是竹编艺术的体验地,也是竹编文化浸染之地。四川省崇州市竹艺村位于“中国民间竹编艺术之乡”崇州市道明镇,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道明竹编”的核心属地,“竹艺村”也因此而得名。年10月,中央美术学院驻四川成都传统工艺工作站落户崇州道明竹艺村,建立了全国第十三个传统工艺工作站,也是四川省首个传统工艺工作站。今天亮节君就带你走进竹艺村,探寻它华丽蜕变背后的故事。发展历程1.早期窘境道明自古就是产竹之乡,从清朝初年就有平面竹编、瓷胎竹编。可以说,整个竹艺村就是以竹编为生的艺术村落。然而事实上,在竹艺村进行文旅开发之前,竹编工艺曾经一度陷入难以为继的境地。据不完全统计,早期四川市场超过80%用于开业庆典的竹编花篮,都来自于道明,产业链非常庞大,但经济效益并不理想。市场售价-一对的花篮,当地村民编织一个只能挣一元钱,年轻人有的因为读书、有的因为进城务工离开家乡,就不再从事竹编了。留守在家的中老年人,也往往只能靠竹编赚些零用钱顺带照顾家庭。2.专家考察年,为解决产业发展收益甚微的问题,中央美院受邀前来实地考察,最终提出将最靠近公路的九、十一、十三组所在范围规划成为竹艺聚集区,作为竹艺村的雏形;由竹编艺人聚集、竹编产业艺术化的方式,将竹艺村打造成为“文创旅游的创新创意示范区”。3.公司接手示范区是有了,但产业发展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年,崇州市市属一家文化旅游公司正式接手竹艺村的打造工作。当地虽然有精湛的竹编手工艺,但设计和创新理念仍有所不足,考虑到要实现产业的升级,竹艺村还需引进创意、艺术、设计类人才进入。4.全球招标为解决困境,该公司以《太平时》(陆游旅居四川写下诗词《太平时》“竹里房栊一泾深”,竹艺村以此诗句为引打造“竹里”)为设计任务书,向全球发起公开招投标,吸引了中、日、韩三国近30家设计团队参与,“竹里”项目应运而生。后期竹艺村以此为契机代表中国农村走进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模式亮点1.以建筑引爆,获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tzhiqiguanyana.com/zqgyzl/9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