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知识膏肓,无所不治,善治各种虚证,病
膏,中医指心尖脂肪,认为是药力无法达到的部位;肓,指心脏和膈膜之间。因此,后来人们也就将背部靠近这个位置的穴位取名为膏肓俞。 该穴横平厥阴俞,即心包络之俞,其内当心肺之间,穴近心膈,体表则当魄户、神堂两穴之间。膏肓喻指病位深隐,本穴有通宣理肺、益气补虚之功。 在脊柱区,第4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竖脊肌。浅层布有第4、5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肩胛背神经,肩胛背动、静脉,第4、5胸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相应的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低头屈颈,颈背交界处椎骨高突向下推4个椎体,下缘旁开4横指处即是。 本穴能理肺补虚,养阴调心。善治肺痨,咳嗽,气喘,咯血,盗汗,健忘,遗精。现多用于肺结核,支气管炎,胸膜炎,神经衰弱,各种慢性虚损性疾病等。 用拇指按揉膏肓次,每天坚持,能治疗咳嗽、气喘。 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咳嗽、气喘、气短、健忘、遗精。 用火罐留罐5~10分钟,或连续走罐5分钟,隔天1次,用于治疗肩背痛、咳嗽、身体羸瘦虚损等疾病。 从中间向外侧刮拭3~5分钟,隔天1次,可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盗汗、咯血等疾病。 配尺泽、肺俞,治疗咳喘。 配大椎、复溜,治自汗。 配气海穴,灸治诸虚极,壮数愈多愈妙。 配足三里、关元,常灸为强壮身体之穴对,诸虚损得调。 配膻中、气海、肩井、足三里,灸治久病膈食。 配外关、膈俞、丹田、肝俞,治虚损气逆,吐血不止。 配百劳、肺俞、魄户、肾俞、四花(即胆俞、膈俞左右共四穴)、间使、足三里,治骨蒸寒热夜热。 膏肓指心下膈上之脂膜,内与心膈间脂膜相应,邪正之气可由此出入转输。肉之肥者为膏,心下亦为膏,膜脂为肓,膈上亦为肓。病入膏肓,指其为邪气深藏之所。此穴无所不主,又指为助长正气之门。与肓俞、胞肓、肓门,以及膈俞、膈关诸穴,可以互参。 本穴上有肺之魄户,下有心之神堂,本穴居二者之间,即医缓所谓肓之上,膏之下也,治症颇多,以虚损、梦遗、上气、咳逆、痰火、健忘为主。 《千金要方》云:“膏肓俞无所不治”;《明堂灸经》谓灸膏肓“无不取效”;《行针指要歌》有“或针劳,须向膏肓及百劳(百劳即大椎穴)”之验。膏肓俞治因虚损而致诸证甚效。 现代研究证明,针刺膏肓穴可增加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有报道针刺该穴治疗恶性贫血,5日后红细胞数由×/ml3上升至×/ml3。动物实验提示,对实验性贫血动物针刺膏肓、膈俞,可加速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的恢复。针刺膏肓穴有缓解支气管痉挛的作用,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tzhiqiguanyana.com/zqgyfz/11453.html
- 上一篇文章: 空调开到26,最省钱还健康吗大错特错
- 下一篇文章: 穴位知识库房,治胸胁支满咳逆上气之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