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注定是丰盈的。田野的空气有泥土翻过的气息。艾草、苦菜、荠菜、蕨菜、香椿、地皮菇、马兰头、小根蒜、野芹菜、马齿苋、鱼腥草、小笋子、鼠麴草悄悄的铆足劲争相生长开来。

季节的风味已然不同,湛田乡吉富村的人们,耙完田撒完禾苗种子,荷田里挖几担莲子苗,赶一场圩街卖个好价钱,最令人欢喜的应该是村子里家家户户忙着做清明果的闲暇时光了。

吉富村的人们是在鼠麴草遍地开花之际发现春天的。鼠麴草是当地常见的野菜,为镇咳、祛痰、治气喘和支气管炎以及非传染性溃疡、创伤之寻常中药,内服还有降血压的疗效。以鼠麴草制作清明果是湛田人在劳动生活的生存环境中积累下来的食物选材智慧。清早,男女老少起来推石磨碾米浆。

其实,现在的乡间作坊早已改进为电机操作,省时省力,更为细腻,但是没有了当初的颗粒感,这是烙印在心底的口感,岁月的质感,无法替代的储存的记忆。还是石磨出来的好吃,87岁的曾大爷这样说道。

至今,村中还保留了两座青麻石材质的石磨,分别一个在村东头,一个在村西头的老厅堂。这天全村的女人们集中火力忙乎起来,其间互相串门,趁蒸糍的空隙或几户人家联手集中制作。柴火灶劈柴燃烧的味道,灶堂的火光跳跃在添柴人的脸庞,每个人满是开心的笑容,这笑脸是愉悦的,是轻松的。

粳米磨出的米浆,配好用稻草烧制好的食用碱,倒入加热中的大铁锅,洒一些切碎的鼠麴草末,在铁锅铲的均匀搅动下逐渐变糊最终变成面团状。

起锅,烫手,烫得两手张牙舞爪的,烫得呲牙裂嘴却照样乐呵呵。在用水洗净大小不一的簸箕上用布抹一层食油,细薄竹篾编成的簸箕面呈现着遂次年代余留的莹润的光泽。手指在簸箕面上跳跃不扎手,如蜻蜓点水挥洒自如。

手掌里搓成条状的牛舌果,有的褶皱成包子形状,包子捏撮起半指长尾巴,伸近脸庞互相打诨逗笑。直笑弯了腰。有的拢捏成河蚌状,这个只有当地人懂的土话叫“七盏”,这词语的来源至今无法考证。

“七盏”拿在手,或眼前一晃,大家会心一笑,前仰后合。这馅子是有讲究的,腊肉、莴笋、荞头、瘦猪肉、腌菜、葱、丰富多样。而最为美味的是春笋与腊肉的搭配。

立春后采挖的笋,笋体肥大、洁白如玉,尤其在冒尖出土前采挖,肉质最为鲜嫩。所谓山珍,笋为八大山珍之一。村民利用山林资源,将笋与清明果搭配起来,自成美味。

春笋味道极鲜美,无论煎炒煨炖,都无法掩饰来自泥土中的鲜美。记得第一次吃湛田清明果的惊喜,在与春笋同煨提鲜后,本是冬季食物的腌制腊肉,却焕发出强烈的鲜香,那是春笋深埋土中春风解冻冒芽时积蓄了一个冬天的生命与活力。新挖的春笋,切成细碎,柴火灶锅里炒成半熟。

腊肉切成碎小长方条。腊肉潲一下油,变得晶莹,香味直抵嗅觉无法拒绝,无论再挑剔的人都无法抗拒的美味。咬一囗夹杂鼠麴草的味道仿佛刚从田间烟雨中采撷,依然凝聚着春雨的芬芳。

再咬一囗还没等咀嚼过来,腊肉的香味直冲鼻子,牙齿间散发储备了整个冬日暖阳的味道,湛田的清明果香而不腻,这是直抵味蕾的某种记忆,时光岁月仿佛从末曾走远。

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春意,与人世间的烟火气相结合,平淡质朴中别有一番美好滋味。享受一口春天的味道,释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每一个认真对待春天的人,都懂得在平凡日常里,找到通往欢喜的美好。

来源:宁都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赖青云

编辑:彭霭霞肖毅

审核:雷旭华

监制:李能玲

总监制:温新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tzhiqiguanyana.com/zqgyfz/9359.html